■朱麗
夜色已深,卻不忍入睡。窗外雨簾伴著微風,細密地灑落,織出一縷縷夜的晶瑩。桂花的香氣在夜色中似乎愈發濃郁。披衣起身,撐起傘在街角漫步。幾家商店透出點點燈火,奶茶店里偶爾有客人進出,讓這雨夜不再顯得寂寞。
踩著濕漉漉的方磚路,雨絲不時掠過發梢、沾上衣衫,整個世界仿佛變得很空靈,也變得很柔軟。一片迎著雨絲輕輕飛舞的葉子,在自然的柔情與自身的金黃中,演繹著華美與絢爛,完成對生命最虔誠的致敬。晚歸的車輛與行人,似乎也在秋雨中忘了時間,回家時不似往日那般匆忙。車燈映照下的雨簾泛著金色的光,前行中光影不斷推移,如同流動的金色流蘇,在夜色中鋪展開來,又延伸向夜的深處。傘下的行人,是否也和我一樣,只是這樣靜靜地走著,便覺得十分美好?在生活的某一刻,做一個心靈的抵達者,也許就是這么簡單。
還記得,一樣的夜晚,秋雨與燈火交織成畫,三五好友詩意盎然。剛從田野里摘來葡萄,雖沒有精致的夜光杯,沒有歡快的琵琶聲,卻讓我們心情歡暢,隨意而悠然。雨絲輕輕飄過窗臺,詩與遠方在茶香中彌漫。果脯茶點的閑適自然,農家小院的人間煙火,即便無事也登門相訪,那是心靈之間的親近。
秋雨綿綿,是我心中最美的意境,如一場迷離的夢幻,一直落到心底。秋日里的遠山、楓林、松濤、云海、流泉……若被一場秋雨籠罩,那清新婉約的姿態,讓人覺得整個世界就如一首優美澄澈的散文詩。秋雨本身,又何嘗不是一個意象呢?它帶來身心的安寧、自然的滌蕩、時光的沉淀與生命的蓄力。
這秋雨,也曾浸潤過古人的筆尖與心扉。“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凄涼!”林黛玉獨坐瀟湘館,在秋雨之夜感慨寄人籬下的處境,面對未來無助且焦慮,寫下《代別離·秋窗風雨夕》。秋雨連綿的夜晚,李商隱遠離家鄉與親友,漂泊無依,觸景生情而作《夜雨寄北》,巴山夜雨寄托著詩人羈旅他鄉時對妻子或友人的深切思念。這場秋雨,撫平了他生活的滄桑,也成就了古典詩詞中的千古絕唱。
秋天在中國文人心中,是離別的季節。落葉、秋蟲、桂香……總帶著絲絲眷戀與款款深情。秋雨有時就像一場獨白,在某個離別時刻悄然到來,讓人猝不及防。所有掩藏的細碎心事,都化作“此情綿綿無絕期”的思念。那些祝福與叮嚀、憂傷與悵惘、無奈與期許,都沉淀在濕漉漉的秋意里。這種含蓄的美、這種深沉的情感表達,讓離別不再單薄,而是帶著溫暖的記憶,讓人在歲月里反復回味。
秋雨還有一種催人奮進的力量。莫泊桑在《一生》中寫道,主人公雅娜歷經生活磨難,秋日的雨有時讓她感受到心靈的復活,給予她精神的慰藉與力量,最終,她在隱隱的傷痛里,重新燃起對生活的希望。
郁達夫曾說:“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樣。”從他對秋雨的細膩感知中,我們能感受到一份深沉的喜愛與眷戀。
家鄉的秋雨纏纏綿綿,像一往情深的故人。老君臺三十三層臺階上的濕痕,暈染著歲月的痕跡,白發須眉的老子仿佛正拾級而上,傳播大道;太極殿前他親手所植的陰陽柏沐浴著雨珠,樹干紋路間天地陰陽的玄機,在雨霧里更令人神往;千年白果樹在連綿秋雨中漸漸染上金黃;渦河在秋雨里愈發深邃開闊,河水默默流向沒有邊際的遠方;晨起時,街邊媽糊、油茶的香味從雨棚下飄到行人的鼻尖。秋雨這位故人,把鄉愁浸得愈發柔軟,載著漂泊的游子,奔赴中秋的闔家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