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乃運
有一種幸福,叫奶奶帶娃;有一種享受,叫撓癢癢。
下午5點,妻子把4歲的孫女滿滿從幼兒園里接回來,急忙給她脫下剛穿一天就不露本色的衣服,先用洗衣液搓一遍,然后放進洗衣機清洗,隨后進廚房給孫女做她最愛吃的蝦仁餛飩。從調餡和面,到一勺勺喂到孫女肚里,一氣呵成。刷完碗筷,她又指導孫女看繪本,給她講故事,又教唱幾遍幼兒園老師布置的兒歌《小白兔》。
兒子兒媳都是學校畢業班的班主任,晚上10點還沒回家,妻子就哄孫女上床睡覺。孫女躺在奶奶的懷里,忽閃著水靈靈的大眼睛,沒有一絲睡意。她一會兒問奶奶:“天上的星星也回家睡覺了嗎?”奶奶瞇著眼說:“回家睡了,咱也睡吧!”一會兒孫女又問:“門衛爺爺在咱家門口看門兒嗎?”妻子困得不行了,有氣無力地說:“在門口呢,滿滿快睡吧。”孫女聽了,漸漸安靜下來。
突然間,孫女高聲喊道:“奶奶,奶奶,我后背癢,你給我撓撓唄?奶奶可喜歡滿滿啦。”妻子睡眼惺忪地把孫女摟在懷里,手伸進孫女的睡衣,撓著癢癢。孫女“咯咯”笑著說:“奶奶,上面一點兒。奶奶,下面一點兒……”就這樣,半個小時過去,孫女才在她奶奶的撫摸下,安靜地閉上雙眼,臉上露出可愛的笑容。妻子也在極度的疲憊中慢慢睡去。
我的兒子、女兒一兩歲的時候,就養成了睡覺前讓媽媽撓癢癢的習慣。每天晚上,妻子回家伺候完一家人的吃喝,洗刷完畢,就上床摟著兩個孩子,哄他們睡覺。他們唯恐得不到媽媽的撫慰,這個說身上這兒癢,那個說身上那兒癢,妻子總會雙手不停地撫摸著。他們感到身上涼涼爽爽時,才會舒適安心地睡去。就是到了初中、高中離家上學的年齡,每當星期天、節假日回家,晚上睡覺前的第一件事,仍是讓媽媽給他們撓癢癢。妻子輕輕地撓著,孩子們開心地笑著,講述著自己在學校的趣事。溫暖的臥室里,演繹著一家人的幸福溫馨。
去年夏天,我去醫院做了個小手術,手術后的兩天是最痛苦的,輕輕一動,傷口就鉆心地疼,全身燥熱。晚上,在病房陪護的時候,沒有多余的床位,妻子就在我的病床上和衣而臥。睡到半夜,我渾身出汗,起了針尖一樣大的火痱子,奇癢難耐。妻子連忙給我脫下外衣,用涼毛巾擦拭汗水,用清涼油一點點地抹著發紅的痱子。妻子在床頭靠墻坐著,讓我的頭枕在她的腿上,雙手不停輕撫著我身上發癢的部位。我在妻子的撫慰下,漸漸進入夢鄉。一覺醒來,已是第二天早上7點,妻子仍在床上坐著,雙手在我身上還保持著撓癢的姿勢。
平日里,我常想起爺爺奶奶在院子里曬太陽、撓癢癢的畫面。那時,我七八歲,正上小學,每天放學回家,猛推開大門,總能看見80多歲的爺爺奶奶在撓癢癢。爺爺彎著腰坐在一個長條板凳上,奶奶蹲在爺爺后面,慢慢地掀起他的粗布棉襖,一只手撓他的后背。爺爺不停地大聲嘟囔:“脊梁溝的上面、手心中間、大拇指的下面……”奶奶像小學生似的很聽話,一邊耐心地配合著爺爺的指揮,一邊小聲抱怨:“就你老頭子事兒多。手勁兒重嗎?皮都撓爛了,還癢嗎?”爺爺開心地笑笑,說:“不癢了,不癢了。來,我給你撓撓吧。”那一刻,我放下書包,跑上前去,撲進了奶奶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