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璐璐
近年來,周口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積極推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但是,周口作為中小城市,與一 、二線城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做大做強做優數字經濟發展工程,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是周口打造經濟競爭新優勢的迫切需要。
周口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的現狀
智能制造初見成效。周口緊緊圍繞食品加工、紡織服裝、生物醫藥三大支柱產業和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新型建材三大新興產業做文章。積極實施“四大行動”,構建數字產業生態,培育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發展新動能,支持引導企業加快實施智能化、數字化改造。
數字產業園建設初具規模。近年來,周口積極引進華為、浪潮、京東等多家數字企業入駐周口數字產業園,形成了“1+2+3+6”的發展架構,即一個平臺:周口數字產業園;兩個基地:數字經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和直播電商產業基地;三個中心:沙潁云計算中心、工業互聯網應用中心、5G應用中心;聚焦六大領域:智慧金融、智慧社區、智慧醫療、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網紅經濟。
電子商務發展平穩。目前,周口建成運營8家電商產業園,形成淮陽鞋帽、鹿邑化妝刷、項城護士服等優勢電子商務產業群。推動創建市級電子商務示范企業31家,其中,11家獲得省級電子商務示范企業稱號。
周口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的現實困境
復合融通的新型數字人才存在結構性短缺。從周口當前人才隊伍規模和結構來看,傳統產業人才占比較大,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高端人才相對缺乏,特別是適應“數實”兩經濟深度融合發展的復合型人才、融通型人才、應用型人才等少之又少。
引領型數字示范項目、標桿企業欠缺。目前,周口在數字產業規模、頭部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培育上存在“集而不群”“聚而不合”“多而不強”的瓶頸制約。數字產業基礎、產業數字化率均處于起步階段,高水平的數字產業聚集區、先導區數量少。
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展不平衡,新型服務供給不足。數據采集基礎薄弱、轉型人才欠缺和技術應用水平較低,導致多數企業不會轉型;轉型成本高和資源投入不足又使得中小企業不能轉型;轉型見效慢、協同差、成果不明顯使得中小企業對轉型信心不足而不敢轉。
周口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的路徑
要為農業生產裝上“新農具”,推進農機裝備智能化、綠色化改造升級,利用5G、北斗導航等系統裝載農機,推動區塊鏈等先進技術在農業領域更大范圍應用。要利用數字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改造,促進產業數字化升級和轉型。要加快推進線上營銷、遠程協作、數字化辦公、智能生產線等應用,由點及面向全業務全流程數字化轉型延伸拓展。
要圍繞先進計算、智能傳感器、新型顯示和智能終端等優勢數字產業,按照建鏈、補鏈、延鏈、強鏈的思路,打造一批具有較強引領帶動能力的特色數字產業集群。高標準引進培育一批數字經濟龍頭企業、領軍企業和鏈主企業,形成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要鼓勵百度等國內知名數字化服務商在周口設立分支機構;支持周口市內自動化、信息軟件服務等科技企業向行業數字化服務商轉型,創立周口自主品牌數字化服務機構;要為不同行業、不同企業提供第三方數字化專業咨詢機構,加快培育數字化轉型服務商、供應商,高標準建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
要建立數據分類分級保護制度,針對數據收集、存儲、使用、加工、傳輸、提供、共享、應用、刪除、歸檔等全過程中的安全問題,加強云平臺安全管理。實施數據安全審查制度,對網絡空間實體身份進行嚴格核實。完善數字安全事件應急預案,健全數據安全風險評估、報告,網絡安全風險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協調機制。
要構建政府監管、平臺自治、行業自律、公眾參與的多元主體共治的全方位、多領域、立體化的網絡監管和數字治理體系。政府應著重于平臺的壟斷、負外部性等方面的治理;企業應著重于數字技術的算法價值觀構建、負面信息傳播等方面的監督和治理;科研機構、消費者主要對數據信息非法使用、成果抄襲等進行監督;行業協會要全面推動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目前,周口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處于2.0時代:加速相融階段,需要更多資本力量的加持,為“數實”兩經濟深度融合發展注入資金“活水”。通過構建多元融資模式,為周口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提供新引擎,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作者單位:周口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