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杜林波 通訊員 龔東
近年來,淮陽區關工委以“五老”工作室建設為抓手,著力構建“黨建引領、制度保障、品牌賦能”的工作體系,整體推進全區關工委工作。
強化黨建引領,構建三級聯動機制。淮陽區關工委堅持把黨的領導貫穿于“五老”工作室建設全過程,建立“區委統籌、部門協同、基層落實”三級聯動機制。研究通過《“五老”工作室建設實施方案》,創新“黨建+關建”模式,在機關、街道、學校設立工作室,吸納“五老”人員100多人,形成“組織找‘五老’,‘五老’聚‘五老’”的良好局面。
健全制度體系,打造標準化建設樣板。淮陽區關工委堅持“六有”標準(有功能、有場所、有隊伍、有活動、有制度、有影響),制定《淮陽區“五老”工作室建設規范》,出臺《“五老”工作室工作制度》,明確工作室的工作職責、工作任務和工作流程。制定《“五老”工作室學習制度》,要求“五老”人員定期參加政治理論學習和業務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更好地為青少年服務。出臺《“五老”工作室活動制度》,對活動的策劃、組織、實施、總結等環節進行詳細規定,確保活動成效。目前,淮陽區按“六有”標準,建成樣板工作室16個,培育區級示范工作室3個。
創新工作模式,構建多元化服務矩陣。淮陽區關工委建立健全“1+N”工作機制,打造“‘五老’+N”服務模式。在教育領域建立“‘五老’+志愿者”幫扶團隊,結對幫扶困境兒童1270人次。淮陽外國語實驗小學“五老”工作室組織志愿者,利用學校創客空間,在有興趣、有專長的學生中,開展創意搭建、機器人編程、無人機操控等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建立“五老”工作交流群,及時發布工作信息,交流工作經驗,促進“五老”工作室間的相互學習和借鑒。
深化品牌建設,提升社會影響力。淮陽區關工委實施“一室一品牌”創建工程,培育“銀齡護苗”“非遺傳承”等特色品牌。北關社區“五老”工作室打造“紅色故事匯”品牌,近幾年開展活動80余場,受益青少年5000余人次。“五老”人員邢世忠經常受邀到學校講革命傳統故事。他用生動的語言和親身經歷,讓青少年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輩的英勇無畏和奉獻精神,深受青少年喜愛。②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