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獻者小檔案——
司九杰,周口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交通秩序科負責人兼支隊“創文”辦成員,既要處理日常事務,又沖鋒在“創文”一線。
2002年盛夏,剛走出大學校門的我穿上警服,進入交警支隊工作。那時,我市中心城區道路較窄,交通設施尚不完善,人車混行現象常見。多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和市民交通安全意識的增強,我們的交通管理工作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尤其在近幾年的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期間,我和同事們以路面為戰場,以哨聲為號角,風里來雨里去,頂烈日戰酷暑,“5+2”“白加黑”地辛勤耕耘,拼搏前行,見證了城市交通的巨變,親身感受著道路暢通有序、城市文明和諧的美好畫面。
說起“創文”帶來的變化,我的感覺主要有幾點,相信大家也有同感。一是周口城區的路網比幾年前更密了,路面更寬、路況更好,配套的交通設施和綠化水平也顯著提升。與我們工作密切相關的,比如停車場、停車位的變化。這幾年路上車輛雖然大幅增加,但通過持續努力,停車場數量比幾年前更多,停車條件也更好。一些機關單位和小區開放了內部停車場,加上我們交警部門推行的一系列人性化管理措施,整體感覺停車更方便、更規范了。僅2024年至今,我們就累計新增停車泊位超過了8000個。我們在不影響主次干道交通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挖掘潛力,科學施劃了1000余個路內停車泊位,并推動69家機關單位和小區開放內部停車場,實現資源共享,有效緩解了群眾停車難問題。此外,我們還根據天氣變化和特殊時期需求,陸續推出了大雨、大雪、大風天氣以及疫情期間的人性化停車管理措施,以及夜間停車便利措施等,這些都體現了交通管理的與時俱進和水平提升。
在車道改造上,我們交警部門也是下足了功夫。就拿曾經高峰期擁堵的黃河路來說,我們通過適度壓縮綠化帶,在有限空間里拓寬了車道;在開元大道與中州大道交叉口,我們設置安全島、前置右轉車道、改造慢車道,實現了大小車分流。從全域覆蓋的機非(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隔離設施,到重點路口“右轉前置+機非隔離”模式的成功實踐,再到醒目的禮讓行人標志,每一處改造都傾注著我們對交通文明的追求。
校園周邊的交通治理工作,更傾注了我們交警部門的用心用情。如漢陽路學校門口改造工作。經過多次現場調研,我們決定在學校門口路段安裝隔離護欄。但附近不少居民起初有疑慮,認為安裝護欄后橫穿馬路不方便。當時,我們支隊長軒鵬同志親自到場了解情況,面對面給群眾做解釋工作,從學生安全、車輛停放、限速管理、標志牌完善、隱患消除等方面擺事實、講道理、釋法規,最終贏得了群眾理解,安裝過程非常順利。大家都說:“交警說得在理,咱多走兩步路,孩子們更安全,比啥都強!”如今,市區已有多所學校采取了類似改造,加裝了隔離護欄、黃閃警示信號燈、限速標志、減速帶、臨時太陽能警示設備等。這種“安全優先”的改造模式,正逐步在全市校園周邊推廣。
最讓我欣慰的是,近年來市民交通安全意識顯著增強。以前高考期間,我們都需要沿街勸導、反復解釋繞行政策。現在,高考提示信息一發布,市民就會主動配合、提前規劃路線,還有熱心群眾自發組建愛心送考車隊,這些都體現了全社會文明交通意識的提升。有一次我在文昌大道與政通路交叉口執勤,一位母親帶著小男孩特意走到我面前,遞給我一杯水說:“警察叔叔辛苦了!”那一刻,我真的很感動、很欣慰,所有的辛苦付出都值了!在城區路口改造調研時,不少熱心市民也及時提出了很多優化建議,我們都一一記錄……這些來自基層的智慧與善意,都被融入信號燈配時優化、交通設施升級等實際工作中。交通管理不再是“獨角戲”,而是警民攜手共建的“協奏曲”。
道路安瀾,初心如磐。每天清晨,我們都以全新的姿態迎接挑戰;每個夜晚,我們都希望能交上一份路暢民安的答卷。這不僅是我的心愿,更是每一位周口交警的執著追求。在共治共享的道路上,我們將繼續凝聚力量,守護這座城市的交通文明。②11
(記者 王晨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