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黨和政府的集中收治托養政策,近日,被雙相情感障礙折磨十余年的段女士(化名)在周口精神康復醫院的專業治療與照護下,病情逐漸好轉,重拾生活希望。她的家庭掙脫了“因病致貧”的“枷鎖”,生活重回正軌。這一切,不僅是一個家庭命運的轉折,更是周口市探索精神智力類困難殘疾人托養服務領域的生動縮影。
十多年來,段女士的情緒猶如“過山車”——忽而亢奮易怒、行為失控,忽而陷入抑郁、自責自傷。家人帶段女士輾轉求醫,但因其病情反復發作、治療斷斷續續,始終未能穩定康復。由于需要照料段女士和孩子,她的丈夫被迫辭去工作,家庭失去主要經濟來源,僅靠親友接濟維系基本生活,其孩子的學業與心理健康也深受影響。
2020 年,隨著《周口市精神智力類貧困殘疾人集中收治托養實施方案》(簡稱《方案》)的全面落地,像段女士這樣的精神智力類貧困殘疾人家庭迎來轉機。在落實《方案》的過程中,段女士所在村的村干部通過入戶排查,發現她屬于政策幫扶對象,便主動上門講解“政府兜底、專業托養”的惠民政策。在村干部的協助下,段女士順利完成申請流程。經審核通過,段女士入住周口精神康復醫院接受專業治療,成為全市首批集中收治托養對象之一。
在周口精神康復醫院,段女士得到了全周期的專業照護:精神科醫生通過藥物治療幫她穩定情緒,心理咨詢師運用專業疏導解開她的思想癥結,康復治療師以手工制作、體能訓練等課程助她恢復勞動能力,農療、工療等特色活動幫助她重新適應社會。“剛入院時,她封閉自我、抗拒交流,如今能夠主動參與集體活動了。”段女士的主治醫生介紹,他們不僅關注患者的病情,更注重患者的心理支持與生活技能的培養,讓患者在科學診療中重拾生活信心。
段女士的病情逐漸好轉,為她的家庭帶來了轉機:丈夫不需要全天候陪護段女士后,重新就業,有了穩定的經濟來源;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回歸正軌,臉上重新綻放笑容。“現在我能安心工作,孩子也能專心讀書,日子越來越有盼頭。”段女士的丈夫笑著說,眼里滿是對未來的期待。
從“因病致貧”到“重獲新生”,段女士一家人的轉變是周口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生動寫照。截至目前,周口市已有千余名精神智力類貧困殘疾人獲得專業照護。
在這場溫暖的“生命救贖”中,周口精神康復醫院始終堅守公益初心,與政府部門協同構建起“篩查—申請—審批—托養—監管”全流程服務體系,確保精神智力類貧困殘疾人集中收治托養政策落地精準高效。該院依托專業醫療資源,為患者提供“醫療有保障、康復有計劃、生活有關愛”的全方位服務。該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不僅要治愈患者疾病,更要讓患者找回生命的價值,讓每個家庭都能享受幸福生活。”(周口精神康復醫院 張跳躍)